西元270年,就在中國的晉王朝年間,地處甘肅的鮮卑部落叛變,由酋長禿髮樹機能領軍出擊,這位擅戰的異族人士造成剛從曹魏帝國篡位的司馬政權很大的麻煩,想來禿髮樹機能這個不太體面的稱呼會名留史冊,跟朝中史官想在紀錄上貶低對方,做些精神上勝利的小鼻子小眼睛心態脫不了關係。
兩年後換四川境內的白馬部落起事,這次則由晉帝國的胡人傭兵康木子燒香登場,由於這個非炎黃子孫因直言無諱而被漢人長官處斬,而一樣感受不到正面意義的名字,推測也是相近的邏輯被寫入史書。
自古就對族類有排斥的中國人喜歡用這種不太光明的手段去替對手取些貶抑意味的名字,就是欺負"蠻夷"不懂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佔些資訊不對等下的便宜,考量當年怎麼樣也打不贏對手的報復心態,我不敢說認同,但還算能理解,至於最近在自己神志清明前提下自己去改名的鮭魚世代還真的不太懂。
看到先前病逝東瀛的旅日臺籍前輩畫家吳天華(1911-1987)無償捐贈給故鄉臺灣的作品《鹽鮭》即將在李梅樹博物館中展出,不知道為何就想起上面那段故事。